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详细介绍
- 简介
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全国500所大型医院之一,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,国家卫生部授予的“三级甲等医院”和“爱婴医院”。
1958年建院,编制床位1000张,现有职工1480人,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1283人,占职工总数的86.69% ,其中高级职称 192人,中级职称403人。具博士、硕士学位99人。医院占地面积54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,固定资产总额5.3亿元。
医院有临床科室30个,医技科室11个,其中心血管内科、神经内科、血液内科、普外科、泌尿外科、麻醉科、医学影像科等七个市级重点学科。
——科技兴院,铸就技术品牌
在一切“以病人为中心”的服务宗旨下,立足高新技术发展,提高对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,以及提高常见病、多发病的治疗水平;自主创新,积极开展低成本的适宜技术,满足患者对医院多层次的、更高的要求。
在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中,我院坚持“院有品牌,科有特色,人有专长”的发展思路。通过树立“品牌学科,品牌医生,品牌护士”,带动了医院科技进步,满足学科建设和医院发展的需要,不断突出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”的人才培养创新特色和品牌效应。通过学术交流和人才培训的平台,我院和首都及省内名院开展了多层、多元、多向的交流协作,成功举办了多次全国、省市级学术会议,并与台湾、新加坡、加拿大、英国、美国等学术界人士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,选派技术骨干去日本研修,分期分批让医疗技术人员“走出去”见世面,催生了全新的学习发展氛围,构建了开放的人才培养平台。
通过实施人才培训工程,我院在器官移植、介入放射、腔镜技术、创伤与显微外科、肿瘤综合治疗、心脑血管疾病、血液病等专业学科,培养造就了一批知名专家、中青年技术骨干、研究生为主体的专业技术队伍,成功地开展了冠脉支架置入术、射频导管消融术、肝脏移植术、肾脏移植术、骨髓移植术、介入治疗等新技术300多项,许多项目已达到国内、省内先进水平。
医院步入了“人才培养—教学相长—医疗技术—学科建设—社会效益”良性发展的快车道,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。年门诊量50万人次,平均住院日12天,床位使用率97%。
——以人为本,铸就服务品牌
现代医院服务核心价值是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措施,应该说以病人为中心既是医院服务的客观需要,更是医院精神层面管理的需要。这种思想贯穿于医疗工作中,就是要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,紧紧围绕满足病人的需求,完善服务措施,并引深医疗服务的内涵,构建在患者心理、生理、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、全过程的人性化服务体系。
工作中,认真研究患者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,让患者、家属感到优质、舒适、便捷和安全。例如:创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,开展“三好一满意”活动,推行机关干部门诊值班巡视制度,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;门诊全部由主治医师以上大夫坐诊,推行大额疾病处方评议监督制度和用药原则,严格控制临床各专业药品比例;提出护士温暖语言几句话,感动服务两三项;医生问答几句话,服务行动两三项。以人性化的语言和行动,带来医院服务的新气象,逐步过度成一种文化;成立外勤队,把时间还给护士,把护士推向病房;在护理队伍中成功推行星级服务模式的基础上,向门诊、住院部及电梯、电话等窗口单位拓展;临床、医技科室制作了服务承诺、服务指南、温馨提示标牌,开展电话预约、现场预约、医工作站预约、自助机预约挂号等服务;在春节、五一、国庆节三大节日期间,我们免费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、劳动模范、优秀科技人才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健康体检;卫生下乡支农等。
逐步由服务到位、满意服务向感动服务、卓越服务的方向发展。优质服务成为展示医院形象,服务广大群众的一盏明灯。
——信息支撑,提升管理品质
我院信息化建设从1998年开始,陆续引进医院信息管理系统,并实现了全院联网。从2003年开始,医院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强化医院管理的重点工作,启动了全院的数字化建设,陆续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。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初见成效,并得以不断拓展和完善。
具有小型机双机热备系统、医院信息管理(HIS)系统、住院管理、门急诊收费管理、门诊一卡通、排队叫号多媒体发布管理、医生工作站、护士工作站、无线查房、无线PDA系统、无线心电传输、医护患呼叫管理、合理用药、药库管理、药房管理、集中配液管理、实验室信息管理(LIS)系统、RIS系统、电子病历、病历质量控制、绩效考核系统、综合查询、医保接口、后勤管理等系统在内的50多个子系统,全院工作站500余台,业务范围覆盖了医疗、护理、医技、药剂、设备、科研教学、行政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,临床作业的无纸化、无胶片化、无线化已具备了条件。
利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,实施了一系列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,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、强化医疗安全,着力为患者提供放心服务。
实施了由计算机控制的抗菌素分级使用,手术前预防用抗菌素药品,药品的安全审核,合理用药监控,发药审核及用药审核,自动摆药发药系统,集中配液等药品应用的质量控制体系。
从2005年开始全面推行电子病历,通过构建包括临床病历书写、病历终末质量评估、运行病历质量控制的病历质量评估体系,实现了以医疗活动为基础,从各个角度全方位控制病历书写的内容和质量。
移动查房、移动护理融合了无线技术、移动设备、配液标签识别、腕带二维条码技术,使医护人员可直接识别患者身份,记录和查询患者各种数据及医嘱,实施执行医嘱的信息化安全核查机制,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在患者床旁工作,提高工作效率,降低医疗差错风险,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。
检验标本全部实现了条码化管理,并通过检验流水线实现了标本的自动抽取和自动识别,为检验标本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保证。
2010年医院与中行合作开发的自助服务银医卡系统,以“提高服务水平、促进医患和谐”为宗旨,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,通过门诊服务流程再造,实现门诊信息一体化,进一步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。很好地解决了病人就诊时排队无序等问题;各诊室实现了门诊电子处方,提高了门诊工作效率和避免了处方差错;减少患者取药等候时间;患者满意度调查系统,用来监督医务人员,规范医疗行为。
深化绩效考核,逐步建立长效激励机制。借助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平台,完成了全员的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价。新的绩效考核方案,突出了多劳多得,优劳优得,有力地推动了医院工作持续、健康、快速发展。
数字化医院建设正朝着数据利用最大化、信息共享有序化、管理程序规范化、医疗服务人性化、领导决策科学化的目标前进。
- 科研成果
建成了7个省内外有影响的重点学科,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医疗项目,获省、市科技进步奖50多项。目前,正在开展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,他们分别是《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》、《中国血压正常高值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干预研究》、《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》;省级科研项目3项,分别是《恩必普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多中心、对照、开放性研究》、《急性白血病的DNA修复基因的SNP研究》、《干细胞修复肾病的研究》。
- 获奖荣誉
1960年被全国评为群英会先进集体,从1990年起连续十二年被评为省、市 文明单位,省医德医风建设标兵单位。1997年荣获全市十佳文明窗口先进单位称号,1999年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。2002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。2002年医院荣立集体一等功。2005年被山西省评为精神文明示范单位。
- 先进设备
医院配备有1.5T磁共振系统、64排螺旋CT、16排螺旋CT、ECT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、彩色超声诊断仪、全自动生化仪、全自动血液分析仪、彩色多普勒、人工心肺机、ICU、CCU配套监护设备、前列腺射频治疗仪等多种高、精、尖先进设备、装备水平位居晋北第一。